一、电力系统数字化升级亟需可视化巡检革新
随着“双碳”目标的持续推进与智能电网战略的加快实施,电力系统正从传统“被动响应”模式向“主动感知”与“智能决策”转型。
而在运维层面,传统人工巡检已难以满足对效率、安全、实时性与精细化管理的需求。此背景下,AR电力巡检技术迅速崛起,成为推动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。
二、AR电力巡检的技术原理与系统架构
AR电力巡检系统融合增强现实(AR)、物联网(IoT)、AI识别、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,实现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可视化感知与智能分析。
系统结构包括:
1.AR头盔/眼镜终端:实时呈现设备信息、警示信息、操作流程等;
2.现场感知层:接入温度、电流、电压、振动等传感器数据;
3.AI识别引擎:识别绝缘子破损、导线老化、设备异常等;
4.数字孪生模型:构建GIS柜、变压器、母线槽等设备的三维仿真模型;
5.云端数据平台:数据汇总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。
三、电力场景中的典型应用模式
1. 变电站AR巡检
一线人员佩戴AR头盔巡查GIS开关、断路器、电容柜等;
实时读取温升、振动、电弧等数据;
系统自动比对运行阈值并预警;
巡检日志、照片、视频自动归档上传。
2. 输电线路智能巡检
通过AR终端远距离观测线路、绝缘子、铁塔基础;
系统识别腐蚀、松动、异物缠绕等隐患;
集成无人机航拍画面,实现多角度叠加分析。
3. 配电房/环网柜智能点检
巡检人员通过AR眼镜查看环网柜回路编号、负载分布图;
系统语音提示关键节点检查事项;
若发现异常,可立即启动远程专家协作支持。
四、落地建议与注意事项
1.因地制宜,选取适配场景:优先应用于GIS站房、环网柜、远程输电段等高值场景;
2.与SCADA/OMS系统打通:实现数据互联互通,提升智能联动能力;
3.强化数字模型建设:持续完善变电站设备三维模型与动态运行参数库;
4.制定作业标准与培训流程:降低人员适应难度,确保系统高效使用;
5.重视网络与数据安全:对巡检数据、视频流、身份权限进行加密与分级管理。
五、AR技术为电力系统注入“感知力”和“智能脑”
在智能电网新时代背景下,AR电力巡检不仅重构了巡检工作模式,更为电力企业提供了全方位、全过程、全可视的安全运维新方式。
随着5G、边缘计算、AI算法不断进步,未来的AR电力巡检将更加智慧、更具协作性,也将成为支撑国家能源安全与智能配电体系建设的关键基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