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年虚拟偶像的待遇已经和一线明星比肩了,以日本虚拟歌手初音未来在中国巡回演唱会为例。门票接近千元,现场被应援灯淹没,市场上的周边产品一经推出就被购买一空,人气特别高。所谓虚拟偶像,是互联网和二次元文化的衍生品。它通过科技手段,在动漫、游戏中建构某种形象、某种角色,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网络文学节目。
这几年虚拟偶像的待遇已经和一线明星比肩了,以日本虚拟歌手初音未来在中国巡回演唱会为例。门票接近千元,现场被应援灯淹没,市场上的周边产品一经推出就被购买一空,人气特别高。所谓虚拟偶像,是互联网和二次元文化的衍生品。它通过科技手段,在动漫、游戏中建构某种形象、某种角色,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网络文学节目。
虚拟偶像之所以有这样的魅力,是因为它有一个能让粉丝产生参与感的“成长系统”,有一个符合想象又不会崩塌的“角色设定”,这让偶像化有了不一样的新玩法,甚至成为一种精神寄托和慰藉。对所有“偶像”的迷恋,都会演变成一种批判性的、主动的文化复制。此前,一档以虚拟偶像为主角的综艺节目引起了很多讨论。无论是对于节目本身,还是对于“虚拟偶像综艺”这个更宽泛的概念,都有很多争议。
目前,虚拟偶像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,但更多的是作为二次元文化圈的内部偏好而存在。即便如此,虚拟偶像还是有明显的接受门槛,而综艺节目作为一种面向大众,依靠电视文化逻辑进行制作的文化产品,庞大且异化为虚拟偶像。如果运作得当,可以扩大虚拟偶像概念的影响力。如果操之过急,这种文化形式会在很大程度上被误解和标签化。
目前,虚拟偶像的实现方式似乎有很多种。除了广告代言等“常规操作”,他们还可以在线上线下销售一些带有图像的周边产品,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图文彩纸、明信片、海报、徽章、布偶、手工制作、抱枕等。这些产品往往溢价很高,但用户总会“为爱买单”,所以基本上销售无忧,能以较低的成本收获丰厚的回报。
虚拟偶像需要通过“破圈”扩大影响力,通过调整运营模式改善文化领域的环境,重新审视利益纽带在情感共同体构建中的重要作用。因此,虚拟偶像“大众化”的命题不宜过于乐观和迫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