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电力巡检为何急需“智慧升级”?
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,是国计民生的命脉工程。传统巡检方式存在显著短板:
巡检人员劳动强度高,尤其在高温、高压、高空等危险环境中;
巡检手段依赖经验,缺乏系统性记录与数字化管理;
隐患发现滞后,极易造成设备故障扩大甚至全网瘫痪;
培训成本高,新员工需要长时间积累经验才能独立作业。
在此背景下,AR电力巡检技术应运而生,成为构建“数字电网、智慧运维”的关键支撑。
二、AR电力巡检的核心逻辑与系统架构
AR电力巡检,是通过佩戴AR智能终端(如Rokid AR头盔),实现现场环境与虚拟信息的融合,提供可视化导航、故障识别、远程协助、标准化作业指导等功能,构建智能、高效、安全的运维体系。
系统组成:
AR终端设备:具备防护等级、可视化界面、语音识别、图像采集等功能;
巡检管理平台:制定巡检路径、任务下发、记录上传、统计分析;
专家远程协作系统:支持现场与后台专家实时联动;
数据分析引擎:自动识别异常、预测故障、优化策略。
三、典型应用场景全景解读
1. 变电站AR巡检
AR头盔实时显示开关柜编号、运行状态、温湿度等关键指标;
自动导航至目标设备,显示对应操作规范;
远程专家可协助识别设备异响、异味、异常光热;
自动归档照片与语音,形成数字化记录。
2. 输电线路AR巡视
搭载激光测距和图像识别,实现对塔杆倾斜、导线断股等隐患识别;
结合北斗定位与GIS系统,精确记录巡线轨迹;
现场数据上传至运维中心,形成风险地图。
3. 配电房智能运维
可视化识别开关、母线、电缆接头温升;
标准化流程指导新人完成复杂操作;
自动对接电力调度系统,实现一键报修与工单闭环。
四、落地部署策略与注意事项
1. 优先选择关键场站部署
如110kV以上变电站、重点配电区域、高风险线路,优先布设AR巡检系统,提升收益比。
2. 明确与SCADA、OMS等系统对接方式
通过API或中间件,实现巡检结果自动回传,形成业务闭环,避免信息孤岛。
3. 建立运维人员培训机制
将AR设备培训纳入班组例会、考核指标,推动一线人员快速适应智能化作业方式。
4. 制度层支持
制定AR辅助巡检操作规程、安全管理办法,保障系统规范、高效、可持续运行。
五、构建“电力数字孪生+AR”的智能电网新生态
随着物联网、大数据、AI与AR的深度融合,未来电力系统将实现:
设备状态全景可视;
无人值守变电站+AR远程检修;
一线操作与调度平台高度联动;
数字孪生与AR虚实融合可视运维体系。
AR将成为“数字电网”不可或缺的感知入口,助力电力企业向更高效、更安全、更智能的方向演进。